1元1瓶的礦泉水、1元1根的冰棍、1元1包的糖果……在一二十年前,各種“1元食品”應有盡有,不僅是市場的“主打商品”,也帶動了消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1元食品”逐漸淡出消費者的視線,商業(yè)版圖日漸縮小,淪為了“稀缺食品”。今年夏天,消費者頻頻吐槽雪糕價格太高,直呼“吃不起”,同時力挺5毛錢的雪蓮冰塊回歸。這也意味著,消費者期待“1元食品”重裝上陣。
從“主打品”到“稀罕物”
“1元食品”指的是價格在1元左右的低價食品,在一二十年前,也是市場里的“主打品”。但如今,“1元食品”要么堆在超市貨架的最底部,顯得有些“灰頭土臉”;要么就直接消失在消費者的視線中,無處可尋。
“1元食品”為什么成了“稀罕物”?
第一,利潤低。大部分商超不愿意銷售“1元食品”的直接原因是利潤空間太低,同等銷量的情況下,價位高的產品利潤也會高一些,而且商超的貨架空間有限,也會更傾向于將有限的空間留給利潤更高的產品。此外,近年來,人力、運輸等成本也居高不下,有業(yè)內人士算了一筆賬,1元1瓶的康師傅飲用水,除去營銷、物流等常規(guī)費用,一包(12瓶裝)的利潤只有1元,如果再碰上打折或促銷,連1元利潤都無法保證,甚至還會虧損。
第二,監(jiān)管日益嚴格。很多地區(qū)加強了對食品銷售分布情況的信息掌控,并且要求建立專項監(jiān)管臺賬。不能溯源的食品會被下架,甚至經營者還被要求停業(yè)整頓。這其中,也包括“1元食品”。當然,這些措施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利好的,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但是食品溯源會增加生產經營成本,因而在推廣過程中,很難獲得低價食品生產廠家、經營商的積極響應。日益嚴格的監(jiān)管在無形中增加了“1元食品”的成本,讓本就舉步維艱的低價食品生產線變得更加“捉襟見肘”。
第三,產品單一、包裝老舊。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1元食品”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著不變的口味和陳舊的包裝。雖然很多“1元食品”靠著一個包裝走天下,成為一代消費者心中的“童年味道”,但是堅守老包裝帶來情懷的同時,也會產生“一成不變”“吃老本”的弊端,很難讓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新生代消費者買賬。
回歸還得多方發(fā)力
業(yè)內人士指出,要讓“1元食品”重新回歸市場,回到消費者身邊,還需多方發(fā)力。
首先,國家層面要“發(fā)力”。相關部門可通過減稅、免稅、免檢等多種優(yōu)惠政策,鼓勵廠家多生產“1元食品”,促進市場消費。同時,對那些打著“1元食品”幌子,生產“三無食品”的無良廠家堅決予以打擊,比如通過高額罰單、列入黑名單、追究刑責等處罰手段,高壓打擊違法行為。
其次,廠家商家要“發(fā)力”。在拼多多平臺,一款價格不足1元的日式海鹽小餅干,銷量達到了10萬+;價位在1.5元左右的米多奇烤饃片的銷量也非??捎^?!半m然利潤不太高,但是每天的銷量還不錯,所謂薄利多銷,這樣算下來利潤空間還是可以的,所以我們目前還會一直銷售。”某低價食品的經銷商表示。對于廠家和經銷商而言,薄利多銷,主打下沉市場,有利于促進消費者的“沖動消費”,因此最后的客單價并不低。廠家和經銷商可以把握好線上和線下銷售渠道的結合,讓這些性價比高、口味又好的低價食品獲得更多的市場認可度。同時,產品缺少創(chuàng)新,必然會被新時代的消費人群所淘汰。如何在堅守品質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努力拉近與新生代消費群體的距離,也是廠家商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三,消費者也要“發(fā)力”。消費者渴望低價優(yōu)質食品,但也有一些消費者會礙于面子而不購買“1元食品”。如果消費者能理性消費,對溢價過高的食品說不,對“1元食品”敞開心扉,那么也就給更多的“1元食品”提供了入市機會。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忠云認為,消費者呼喚平價食品,考慮的是回歸食品飲料本身價值的需求:礦泉水就是解渴的,冰棍就是消暑的。很多消費者渴望的就是回歸食品飲料本身價值的需求和商品的本質需求。
疫情之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呼吁“1元食品”回歸,這是一個很好的發(fā)展契機。業(yè)內人士指出,“1元食品”想要出頭,就不能固步自封,要“抬頭看天”,把握大趨勢;也要“低頭看路”,腳踏實地。只要國家、廠家商家、消費者形成聯(lián)動,共同發(fā)力,就一定能讓“1元食品”重新回歸,不再淪為“稀缺食品”。
(高嬌娣 綜合整理)
《中國食品報》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